('皇帝微微点头,似乎同意裴观所说。之后便扯起了闲话,更是隐晦的提出将来会让裴观成为帝师。裴观心领会神,也是隐晦地谢恩。这个时候最好是要顺着皇帝。一个已经开始为身后事做准备的皇帝,是很容易对任何人下死手的。也不怪皇帝对那些成人儿子极度失望,任何一个父亲对不会对巴望着自己早死的儿子还会存有希望,更何况这是帝王。皇帝这是想培养幼子,只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不济,所以留了后手,想让长公主辅政。只是这位长公主——从秘密据点出来后的裴观细思极恐,为什么长公主早早的就将俞翕收入麾下?甚至在更早之时,这位公主是不是就在布局?他裴家是不是也是不自知的成为了公主的棋子?此刻走在路上,他觉得腿都是软的,后背的衣襟早湿透了。真是太可怕了。若真是这样,那这位长公主将来的野心,恐怕皇帝都会看走眼啊。
至此之后,皇帝一纸诏书,大力提拔了长公主。让公主插手了朝政各处,到了后来甚至连拱卫京畿的御林军和守护皇城的禁军都被公主掌控。公主成了大晟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。皇帝身体江河日下之时拟了两道旨意,一道的内容自然是指定继承人,让公主辅政。另一道的内容则是为了控制公主,借口钦天监之言,辅政的代价是不准公主出嫁有子嗣,当然也保证将来还政于皇帝后,皇帝不准对公主下死手。
可想而知,这两道旨意不会让泰和满意,不过为了将来的目的,她还是忍了,顺便还给自己谋了好处。她利用皇帝此刻的愧疚之心,让皇帝同意斐玉芙陪着自己。换而言之,女儿可以不嫁人,但是不想孤独终老,斐太师家的女儿一向和自己交好,女儿希望她能陪女儿一辈子,到老了也好有个伴能说说话。这一点对皇帝来说只是件极小的事,别人家的女儿,他才不会心疼。当下召来太师,拐弯抹角敲打了太师一番,隐晦地提出了要求。
斐太师听了欲哭无泪,你女儿不给嫁,我女儿也要“陪葬”,简直毫无道理可言。可是他不敢抗旨,普通世人都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,而皇帝则是相反,为了给后来者一个安稳的时局,越到最后,皇帝手段也越狠毒。如果抗旨,皇帝来个绝狠的,安个莫须有的罪名,杀他全家,单留下下他女儿。等新皇登基,公主再给个平反,女儿还不对公主感激涕零死心塌地?但代价却是他一家的性命。再如何权衡,舍了女儿都是必要的。
皇帝和公主都很满意太师的态度。这老家伙圆滑狡诈,从他在夺嫡当中不站队的表现就知道,他不想让家族牵扯到势力之争,这也更加说明他想让整个家族能长久享受富贵权势。因为夺嫡之争,跟对了人,是能更进一步,但要跟错了,可就满盘皆输。只有两方不下注,将来的新皇挑不出错,这能存活更长时间。这道理皇帝这父女俩心知肚明。
再后来,皇帝驾崩,遗旨成了公主登基。那两道旨意怕是早就化成了灰。至于怎么做到的,皇帝最后昏迷的几日,朝廷上下,皇宫内外,早就全是公主的人了,有什么做不到的。
在民间耳目通灵的裴观也在紧盯着朝局,原以为这位公主最多会做到只手遮天的摄政,没想到竟直接登基了。他讶异到极点,更令他没料到的是,原以为女子为帝会引来极大的动荡,却不想新皇手段雷厉,最先收服的一向都是私心最满的宗室。
女帝昭告天下的诏书细数了夺嫡的那些皇子们的罪状,先帝的痛心疾首,也怕幼子继位,帝弱臣强会引起大乱。故而仿效民间习俗,让女子继位。不过诏书中也说了,女帝不可以和男子成亲,不可以有子嗣,将来继位的必需是宗室子弟。若有违背天下皆可讨伐诛之。
据说当时女帝宣读先皇遗旨后,就立即下旨成立皇学院,选宗室三到十岁的幼童不分男女皆进院学习,以便考察资质,只是为大晟朝的基业万世不倒。说白了就是考察将来的继承人。这一出当即将准备闹事的宗室给镇住了。这些已经成人的宗室如果不造反,绝对是继位无望,闹事也不过是为了浑水摸条大鱼。但女帝这份圣旨让他们的儿孙竟有了继位之望,也许他们有生之年能当个隐藏的太上皇呢?这诱惑,宗室谁能抵得住呢?当即表示拥护。
朝臣们当然有激烈反对者,女帝手腕铁血毫不留情,只是不祸及家族,这一点也让涉及夺嫡不深的大部分摇摆臣子暗中放了心。毕竟当官的几乎都是墙头草。宗室和大部分臣子安稳了,兵权也在手,那几个失势的皇子能折腾出什么花样呢?等待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。
唯一让裴观的疑惑的是,先帝的圣旨中竟有一条是给斐太师的女儿按了个女官的官职,入后宫,辅助女帝管理后宫。不过这一点是一笔带过,在夺嫡争权面前不值一提,也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裴观也不会深究,因为很快一道宣他进皇学院讲学的圣旨就让他忙碌起来。估计只有那位斐太师会绿了脸。不过是先帝给新帝留的一个玩伴而已,算是种补偿吧。天下人大部分人都会这么想,只有俞翕和裴德音明白其中的奥妙。
不过如今的两人蜜里调油,已经顾不上外面的风起云涌。经历过生死,一切都已经看淡,唯独已经在孕育中的感情破茧成蝶。说来也奇怪,爱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?两人没有任何定论,回想一下过程,似乎两人的感情也没有特别的浓烈、特别的心动、特别的表白,就在这样险峻的环境中,一次又一次的惊险经历中自然而然的生成了。这到底算不算爱情呢?是抱团取暖还是吊桥效应?不过两人都明白,如果还是在现代,这种爱情绝无可能。其实也这让裴德音有微微担心,怕激情减退或环境改变,爱情便会消失。俞翕却完全不担心,用她的话来说,烦那么多干什么呢。看人家习武、辛芹,又算哪门子所谓现代人口中的爱情,但遇到险境还不是一样舍命去救吗。
【本章阅读完毕,更多请搜索文心中文小说https://m.wenxiuzw.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】', '')('这些道理,裴德音都明白,只是她又提出个问题——那要回到现代,我们怎么办?顺其自然,俞翕只回答了这四个字。能不能回去还是未知呢。
随着日子的流逝,回去的几率越来越小。麒麟山上秘密的藏宝地点也随着安稳的生活渐渐被淡忘了。俞家已经成了当地的首富之家,连带着习武辛芹都跟着占了光。
十来年后,大晟朝在女帝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,北蛮被打得一退再退,周边的海域岛屿和无人管理的地方都被收入了版图。内陆和海上贸易兴盛起来。这里面,俞翕和裴德音功不可没。她们向女帝建言了不少方法。为此女帝还特意秘密微服重游宝丰城,悄悄召见了她们,开口的第一句就问:“你们到底是什么人?”
俞翕和裴德音相视一笑,裴德音笑道:“皇上就当是上天派我们来替天下女子做点好事的。”
女帝登基后确实颁布了一些对女子有益的条令,只是天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,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。俞裴二人也明白,若没有剧烈的变革,也只能如此。但剧烈的变革肯定会社会强烈的动荡,这不是她们想看到的。若想安稳过渡,只能几代人慢慢循序改进。只是不知道日后女帝会如何选择。虽然那时她们也已经老了,可她们的孩子还要继续在这个世界生活。所以在女帝问她们是否见过真正男女平等的繁荣世界时,她们的回答意味深长,“绝对的平等是没有的,但相对的平等是可以做到的。”为了孩子考虑,二人还是说了些现代社会的一些场景。
她们觉得普通的事情,女帝和帝后却听得津津有味。没错,有了帝后,这是女帝唯一激烈为自己争取来的。女帝的皇位坐稳之后,有几个想钻营的臣子自以为摸透了皇帝的心思,便上书请女帝择选皇夫。朝臣们态度微妙,只要有继承人延续江山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,谁当皇帝对他们而言都一样。但宗室可就不干了,反应激烈,不过女帝的反应却让宗室满意。女帝大怒,竟直接下了圣旨斩杀了那几个臣子,扬言再有这样的谏言,祸及满门。随后便下了圣旨,给辅助管理后宫的斐玉芙后位的名分,等于是告诉天下人,女皇我招了个女皇后。
这下好玩了,宗室的态度是不痛不痒反对了几声,便没了下文。虽然丢了宗室脸面,但和将来的皇位相比,面子微不足道。大部分朝臣们可不干了,说是坏了国体。女帝搬出先帝的圣旨,又拿被斩杀的那几个臣子说事,借口为了杜绝再有人上书让皇帝择夫,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选个女皇后,让那些暗中的宵小死心。还说若日后再出女皇,便是如此惯例。如此一来宗室更高兴了,不管将来是否再出现女皇帝,他们家里的孩子成为皇帝的几率肯定高了起来。于是宗室和朝臣吵了起来,宗室说女皇和女后是他们自己家的事,外人管不着。朝臣们说皇帝无私事,必须管。两方唇枪舌剑,女帝稳坐钓鱼台。而那位告老还乡的斐太师和在朝中做官的斐家人就是不出声,也是奇了,一家子圆滑狐狸。最后吵来吵去,也就不了了之。国家繁荣,百姓安乐,文臣武将有荣华富贵,读书人有锦绣前程,宗室子弟更有盼头,谁还能女帝的位置呢。
本来这几年女帝也有点志得意满的感觉,但是听了俞翕和裴德音的一番话后,这位女皇帝和女皇后深深震惊了,提了个问题,“别的文明兴起后真的会对我们予以沉重的打击吗?”
俞翕肯定地道:“一定会,这片土地广袤富饶,在任何外人眼中那就是块肥肉,没人会盯着一块美味的肥肉而永远无动于衷的。因为人性都是贪婪的。”
裴德音接着说道:“固步自封不可取,只有积极锐意地去探索新的世界,新的知识,新的力量,才能永远地更进一步,不落人后。曾经古老华夏文明也有只庞大的舰队,足可以笑傲世界,可惜后来却选择封闭自己,导致了长时间落后挨打局面。整个民族,全部的百姓,几代人都在痛苦煎熬中。后来也是几代人发奋图强,才扭转了局面。但是在世界上也只有这个文明能延续下去,其余的古老文明都被消灭在历史的车轮中。皇上您也不想在几百、千年后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认识现在的文字,不知道现在的书籍,只能从所谓只言片语的传说中来想象大晟朝的强大和繁华吧?”
女帝雄心壮志陡然再起,深深地看了俞裴二人一眼,“朕和皇后的名字要流芳万古。”之后在离去之前,女帝突然又问了个问题,“你们会离开吗?”
“不知道。都这么长时间了。”俞翕和裴德音的意思是长时间找不到回去的方法,估计是回不去了。但女帝却撂下一句话,“朕不许。”
望着女帝和皇后携手远去的背影,俞翕悄悄问起裴德音,“其实我一直有个问题想问而不敢问,你说当初和蛮人勾结的到底是谁?先帝到底是谁害死的?我怎么觉得总有种巧合在其中呢?”
裴德音摇摇头,“我可没这个胆子问皇帝,只能永远成为谜团了。”她笑了,“不过现在也还算不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