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 冬天似乎在一夜之间来临, 春和去置办冬衣的时候, 在商场看见了闫东,他穿一身便衣,灰色的棉外套,黑白格子的长围巾在脖子里绕了两圈, 一顶线帽拿在手里, 与以往见到的每一次都不相同, 胡子拉碴的,看起来异常颓废。 “东子哥……”隔着两排货架, 春和叫了他一声,很轻, 总害怕是自己认错了, 印象中闫东一直是个一丝不茍的人, 头发很短,胡子刮的干干凈凈,扣子永远严谨地扣到最上面的一颗。 是以今天这样的形象,春和一下子有点儿不敢认。 闫东听见了, 歪着头往她这边看,拳头掩着嘴巴咳了一声,才朝她走来,他的声音透着中气不足, “今天没上课?” “元旦放假,你呢,怎么在这里?”春和有很多话想问, 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,最后只垂了眼眸,“我以为你早就回市区了。” “在这边养病。”他说,“已经卸任许久了,休了个大长假。” 春和抬头看了他一眼,他脸色的确很不好,春和问他,“你怎么了?” “大概肺上有些问题,老毛病了。”他用拳头掩着嘴唇,弯着腰又咳嗽了一声。 闫东瘦了许多,棉外套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,看起来像是不合身一样。 春和“嗯”了一声,“你现在住在哪儿?” “在城关精神病院,疗养科。”闫东笑了笑,看春和一脸惊讶,于是解释了句,“去医院检查,什么也查不出来,床位紧张,人家也不给我安排,只好去精神病院那边蹭个地方了,好歹是个医院。” “没有人在那边照顾你吗?你怎么自己出来了。”春和依稀记得,闫东是老来子,他老家是在江县,但父母死的早,他是被长嫂带大,后来长嫂的儿子出国读了博士,全家人迁去了洛杉矶,已经很多年没回来了,闫东在国内,似乎早就没什么亲人了。 “也没多大事,老毛病,一到冬天就半死不活的,死不了,我一个人可以,不用人照顾。” “等我放假了过去陪你。”春和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。 闫东揉了揉她的脑袋,哈哈笑了声,“行,没白疼你。” 笑着笑着,便又咳嗽了起来,春和只好帮他拍着背,“你这看起来挺严重的,怎么就查不出来毛病!” “那谁……咳……谁知道!”闫东咳的涕泗横流,从口袋里拿出来纸巾擦着。 他来也是买衣服,天冷了,精神病院设施老旧,暖气片时热时不热的,江县的冬天又冷的令人发指,他只好出来置办些棉衣。 两个人一起去逛,春和有心去问他一些问题,但几次张了张嘴都没敢开口,人多耳杂,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监视,万一说错话,说不定还会害了程景明。 春和有时候会发癔癥似的去反覆检查自己的包和衣服,总觉得自己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,或者被人监视或者监听,那种感觉很不舒服,她真害怕自己迟早有一天会精神太紧张而崩溃。 “这件衣服,我觉得挺好。”闫东拿起一件白底碎花的羽绒服放在春和身上比,“你皮肤白,穿这个好看。” 春和看着那款式,想起程景明送她的围巾,顿时觉得好笑,大概男生们的审美都是相同的。 “我喜欢素凈点儿的,这件太花了,而且……有点儿土。”春和摇摇头。 闫东笑了笑,“你真不像是女孩子,小时候就不喜欢带花的衣服,到现在没变。” “有吗?”春和想了想,小时候很多事情都记得清楚,可对穿衣服,已经没什么印象了,可能从小她就对这些不是太挑剔,穿着舒服,看起来顺眼就好,她对穿的没什么多要求。 人对不太重要的事,记忆总是模糊的。 ', '')(' “可不是嘛!四岁生日的时候,你爸爸给你买了一条碎花裙子,你气得哭了半天呢!这事整个组里都知道,当笑话讲了好多年,说沈队一颗粉红少女心怕是无处施展了。后来都传到家属耳朵去了,你五岁六岁的时候,警嫂们给你置办礼物都知道,买衣服一定要素色的。” 这样一说,春和倒是有些印象,她小时候收到的礼物不少,衣服更是多到穿不完,因为没有母亲,警局里的叔伯们的太太都可怜春和和知夏,每年总是借着各种节日送礼物请她们去家里吃饭,其实也是为了照拂她们。 那些细碎的温情,到现在记起都觉得暖心。 春和不禁露出一个笑意,眼神里都盛满温柔。 如果世界总是这样,该有多好。 春和最后挑了一件纯白的羽绒服,毛茸茸的领子,像猫咪柔软的皮毛,光看着就暖。 闫东最后买了一件黑色的外套,他对衣服更不挑,几乎没怎么试,就决定了。 然后还买了一床棉被,春和帮他抱着。 “我送你去医院吧!顺便去看看你住的地方。”春和说。 闫东一口答应下来,“行啊,我一个人待着也是无聊。” 打了个出租车过去,到那边的时候,正好是中午,春和跟着他把被子和衣服放上去之后,闫东说:“走吧,我带你下去吃饭。” 春和打量了一下病房,单人间,一张床,一个柜子,墻顶角一个坏掉的摄像头耷拉着脑袋,除此外,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 春和想起杜衡老师的病房,看来这个精神病院的病房都是一个型号。 “走吧!”春和点点头,拉着闫东的胳膊往外走。 两个人沿着老旧的水泥走梯往下走,楼道里四面漏风,又潮湿又阴冷,春和一直盯着地面,臺阶上坑坑洼洼,边缘碎得几乎看不见棱角,湿痕遍布,让地面的颜色显得很深,仿佛很快就会长出苔藓来。 “像走在鬼片现场!”春和露出一点笑意,歪着头看闫东,“晚上不会害怕吗?” “说实话……”闫东严肃地抿了抿唇,“有点儿害怕,所以我晚上都不出门,一觉到天亮,厕所都不去。” 春和彻底乐了,弯着腰笑了好半天。 两个人就在医院门口吃的饭,小馄饨,一人一碗,吃的鼻尖冒汗,冬日里,吃一口热饭都觉得是满足。 春和比闫东吃饭还要快,吃完就无所事事地看着窗外,透过满是广告语的玻璃看外面街道上人来人往,江县是个小地方,到处能看见熟人。 春和没想到的是,又看见了朱朱,她穿着厚厚的棉衣,手和脑袋都裹的严实,怀里抱着一个保温桶,从医院里出来。 应该是刚刚看完杜衡老师。 “看什么呢!这么入迷。”闫东也顺着春和的目光往外看,出于职业习惯,他对见过人的人的特征都记得清楚,于是也认出了朱然,“这不是你们老师?” “嗯”春和点点头,“我们英语老师,她应该是来看杜衡老师,你应该还记得吧?就是知夏他们原先的班主任,在精神病院住了有些时候了,听朱朱老师说快出院了。” 闫东没吭声,目光追着朱然看了一会儿,然后收回目光,一口把剩下的汤给喝掉,擦了擦嘴,感嘆,“她对同事还真关心。” 春和向他解释,“听说朱朱以前就是杜衡老师的学生,是杜衡参加教师工作后带的第一届尖子班的毕业生,朱朱那时候在班级常年霸占第一,所以杜衡对她很好,应该是有些感情的吧!” ', '')(' 其实朱朱每天去医院看杜衡老师的事全校都知道,一些老教师还记得朱朱,当年是尖子班里的尖子,杜衡第一次带尖子班毕业生,所以很是头痛,那时候朱朱可是为他长了不少脸,所以他对朱朱分外疼爱,大概就是那种对得意门生天生的偏袒和爱护,甚至有学生私下传两个人关系暧昧。 最近也有不少流言,说其实朱朱喜欢杜衡老师,不然她一个留学硕士,怎么会回来教中学生,学校虽然重视她,但毕竟教师工资真的不算高。 但这传言也有人觉得离谱,杜衡老师都五十岁左右的人了,虽然长相还算周正,但毕竟年纪摆在那里,而朱朱今年才不过二十五六岁,杜衡老师都能做她的父亲了。 两个人说话的片刻,朱朱已经离开了他们的视线,这里离城中村很近,朱朱应该是步行过去的。 没多久,春和又看见了杜太太,她站在马路中间,穿着一件花花绿绿的棉袄,围巾包着脑袋,原本嘴巴也包着的,这时候扯了下来,很大声地和人在吵架。 她撞到了一个小孩子,家长拦着她不让走,说是一定要去医院做个检查。 杜太太骑着一辆灰色的自行车,这时候自行车倒在地上,她也不去扶,手叉着腰,梗着脖子骂对方的家长,“你这是讹人嘛!我就轮子扫了他一下,他跌在地上马上就站起来了,活蹦乱跳能有什么事,你们这样,还要不要脸了。” 那家长更是凶悍,直接上手推了一把,“看你这年纪,也是有孩子的人了,说这话不觉得亏心吗?孩子这么小,懂得什么,有什么毛病也不晓得吭声,万一将来有个三长两短,我找谁说理去,你今天要是不带我孩子去医院检查,我让你走不了。” 杜太太急得快哭出来了,反覆强调,“你这是讹人!” 春和站那儿看了片刻,走过去将两个人拉开,“别动怒,我们往路边去说,别挡着路了,好不好?”她把自行车扶起来,扯着杜太太往路边去,那家长也便跟了过来。 三个人在路边站定,春和按着那家长的手腕,“阿姨,您先别生气,吵架总归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?这是我们老师的太太,你看,我们老师现在还在医院躺着,身边离不开人,要不我先陪您去医院检查?孩子关紧,您看?” 杜太太扣着春和的手臂,表情激动,好半晌说不出话来。 那家长和春和又磋磨了一会儿,最后不知想起了什么,也不要去做检查了,气哼哼地对杜太太说了一句,“多大年纪的人了,还没人小姑娘会办事,谁要靠孩子讹人谁死全家去,谁稀罕那一点儿检查费似的。” 最终人走了,杜太太松了一口气,大约是觉得自己在丈夫的学生面前丢人了,面上不大自在,说了声,“谢谢这位同学了,真是麻烦你了,我这人……不太会说话。” 春和摇摇头,“这事本就说不清,你别放在心上。” 杜太太有些急切地解释,“我没有想推卸责任,但是我真的没撞到他,就是轮胎扫了一下他,他没站稳,摔下了,估计连皮都没磕破半点,去检查检查,又得好几百,我……我浪费不起啊!你们杜老师还在医院躺着,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,他那点儿工资能做什么,再熬下去,家里都要揭不开锅了……”说到这里,她突然抿了唇,似乎是觉得和丈夫和学生说这些并不合适,扯了一个笑,强行扭转了话题,“不说这个了,你来这边是有事?” 春和遥遥指了指那边站着的闫东,“我亲戚在这边住院,我来看他,刚刚在吃饭,就看见你了。” 杜太太拘谨地问了一句,“要不要去病房坐一坐?”问完可能觉得这不是个好提议,尴尬地垂了眼皮。 “抱歉,今天不凑巧,有些事,改天我再去看望杜老师。”春和略带歉意地欠了下身。 杜太太似乎是松了一口气,“那好,你们忙,我先过去了。” 春和看着她走远,然后才回了闫东身边,解释说:“杜衡老师的太太。” 闫东评价道:“看起来不像教师家庭出来的。” “教师也是普通人啊!”春和笑了笑,“不过,的确看起来品性粗糙了些,听说杜老师当年是家里包办的婚姻。看起来杜太太年纪很大了是吗?其实不是的,她比杜老师还要小三四岁,看起来面老,学校的老师都私底下为杜老师惋惜——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杜老师的评价都很高,模样又周正,学生们甚至叫他男神,他这太太,看起来很不配他。” 闫东笑了声,“小屁孩们,想的还都挺多,别人的私事,评价来做什么。” 春和也笑,“学校生活乏味,也只能靠这些八卦调节调节情绪了。”', '')